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扎根基层 情系百姓
———“清风伴我行,办案解民忧”主题演讲活动演讲稿
分享到:
作者:徐戈  发布时间:2013-09-23 10:52:47 打印 字号: | |
  不知不觉,参加法院工作已经十三年了。十三年的风雨历练,让我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审判员,让我领悟了天平的深邃内涵,铭记了法官的神圣使命,生发出对这份职业的无限崇敬与热爱。我时刻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牢记心头,将“公正与效率”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遥望着这条充满荆棘和挑战的正义之路,我,一刻也不敢停止脚步。

  多年来从事民事审判工作,我感受很深。看似简单的民事案件却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法官一定要有责任意识、司法为民意识,对人民群众应怀有鱼水般的深情。工作中,我感受较深的是邻里纠纷一般很难处理,此类纠纷,双方之间的积怨较深,如何化解成为了我经常要思考的问题。2012年,我审理了原告罗某诉被告王某不当得利纠纷一案,原告起诉前与案外人张某因为界墙多次产生纠纷,并引发了刑事案件,张某因故意伤害原告儿子受到了刑事处罚,原告为此经常到各级上访。自此,双方之间的矛盾似乎已经无法调和。审理中,我们觉得治标更需治本,仅仅解决原被告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在了解了详实的情况,我们随时注意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还想方设法邀请了当地有名望的人士参与调解,从法理、民俗和感情上分别给三方做工作,终于使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在案外人张某的同意下,原告重新修建了界墙,被告向原告返还了押金,让多重矛盾彻底得到了解决。望着当事人一笑泯恩仇那一刻,我真的能感受到他们卸下包袱的那种释然。通过这个案例,我体会到,处理案件,仅凭一颗火热的心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彻底化解矛盾,还得注意方式方法,懂得循循善诱,耐心地做好思想甚至是感情方面的工作,从内心深处寻找矛盾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案结事了。司法温暖,点点滴滴,在温暖着他人,也在不断感染、激励着我们自己。

  我相信,在座的所有法官和我一样,看到每一次双方握手言和,都能真心的感到喜悦;看到每一件案件执行到位,都能真心的感到欣慰;看到每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真心的感到荣光。

  法院是保障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现象,面对请客送礼、托关系、讲人情的不良风气,我们法官要经受比其他人更多的考验。多年工作中,我处理了很多的民事案件,也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我一直提醒自己,要保持法官的操守。2012年,在审理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后,拿到判决书的原告非常激动,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说了一通感激的话语后,留下了一副名人书法作品便匆匆离去,怎么也劝不住。望着礼品,我思绪万千,心情非常沉重,既为韦某的行为有些不齿,也为助长这种行为的社会风气而感慨。第二天,我和同事们将韦某送的礼品交给了他的代理人,让其转交给当事人,并转告当事人,审判权是宪法赋予人民法院的职责,法院的判决绝不会因人情、金钱而偏离分毫,请群众相信法官的品质,不要侮辱我们法官的人格。

  通过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我深深的感受个别害群之马给司法公信力带来的伤害,也深深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于法院的殷切期望。一个案件对法官来讲是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可对当事人来讲,就是百分之百,甚至可能是改变他们人生轨迹的分水岭。公平执法、廉洁执法,是法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从自身的点点滴滴做起,谨言慎行,鞠躬尽瘁,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法官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作为法官,我们要在责任和道义之间,用博爱铸就忠诚;在压力与隐忍之间,用坚持担负责任;在误解与感激之间,用诚挚融化坚冰;在平凡与感动之间,用闪光聚成辉煌。

  这,就是我作为一各法官的感受。

  回望走过的法官人生路程,我无悔。无悔于我和同事们,用热血和忠诚播撒着司法温暖;无悔于我和同事们,用青春和执着书写着人民法官的时代风采。

  法官,注定要抱忧国忧民之心,注定要怀公正为民之情。公平正义,虽然只是四个字,却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追寻。为了共和国的审判事业,我们甘愿付出青春,献出生命,奉献无比的忠诚!为了百姓的权益,我们坚持两肩担正义,热血铸法魂。为了法官的荣誉,我们誓言一身正气顶天地,两袖清风不染尘!

  面对未来和责任,让我们一起,用点点温暖,照亮法治的天空,照亮群众的心房;用青春与真情,铸就法治的天平。
责任编辑:惠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