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岁末,当我们都在享受与家人温馨团聚的美好时光时,却有一部分人,仍在辛苦讨薪之路上不停地奔波着。能怀揣着一年的收获与家人团聚,让妻儿、父母过个好年,便是他们一年到头最大的心愿。他们就是我们可爱的“农民工兄弟”!
从去年年底,我承办的一起农民工李某诉被告于某不当得利纠纷案件虽已调解结案,但初次见到原告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农村中年男子,黝黑的肤色,个头不高,肩上背着一个已捆扎好的被子,似乎已经为长期“战斗”做好了准备。一进办公室,李某便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不断地向我诉说着这几年追薪之路的艰辛与不幸。“法官啊,你可一定得帮帮我,这个事已经折腾我好多年了,其他部门都管不了,你们法院再不管,我可就真没办法了!”说到激动处燕郊的泪水已夺眶而出。从李某的眼神和语气中,我看到了一份期待,感到了一份责任。作为承办法官,我得让这份期待有所收获,让这份责任问心无愧。“别急,先喝口水,慢慢说。法院就是给百姓解决矛盾纠纷的,你的事,我们一定会公正、高效地处理好。”我赶紧先安抚一下李某激动的情绪。经了解,李某与于某2012年8月曾在同一工程队打工,后李某因故未能及时领取2704元工资,于某代领了李某的工资后,却一直未予归还。自2012年开始,李某便因这2704元工资,踏上了漫漫的追薪之路。
事情过去这么久,原被告早已不在一起打工,被告也常年在外打工,蒲城老家只有年迈的父母留守农村。为了不让李某再为这2704元工资奔波,我们立即通过电话联系到于某,告知其案件受理情况并传唤其到庭应诉。但于某却称其因工作性质特殊,不便公开其工作地址,亦不能按时到庭,案件顿时陷入困境。对于一个外地来的农民工,如果不能及时讨回工资,迎接他的则将又是露宿街头。考虑再三,我又拨通了被告的电话。交谈中于某提到,不是自己不给钱,而是嫌李某额外要的交通费损失太多。由于见不到于某,我们只能通过电话沟通。我随即紧紧抓住于某愿意给钱的说法,向他说明李某要钱的艰辛凄苦,同时适时地动员李某放弃了部分要求。几番周折,经过几个小时不断的电话调解,被告终于同意归还原告工资及相关必要费用共计3000元,并即时将款项汇入了法院执行账户。当原告捧着这份“迟来的”辛苦钱时,脸上终于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笑容,不断重复着“多亏你们了,真是人民的好法官,太感谢你们了!要了几年都没结果,你们拿个电话就把事情全解决了!太感谢了!”
2704元,虽然不多,但对于一个外地务工的农民工来说,每一分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放弃与儿女的欢乐。在这个寒冬腊月,作为一名法官,我有责任、有义务让辛苦一年的农民工兄弟及时拿到辛苦钱,与所有普通百姓一样,在年三十晚上与家人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