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努力践行“三严三实” 大力提升队伍素质
分享到:
作者:惠国强  发布时间:2015-07-13 11:11:24 打印 字号: | |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管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对法院系统而言,说到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也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的高效、公正、文明裁判来实现。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取决于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笔者认为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

  树立群众观念,自觉坚持司法为民

  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是人民法院坚持和实现人民性的动力源泉和思想基础。“三严三实”中的“严以用权”,就是要求法官干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格司法,为民司法,以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的感情、一样的方式、一样的态度去为人民群众提供司法服务。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要把解决“六难三案”等问题像解决自己亲人的问题一样认真负责对待。要学会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体察百姓的疾苦,体会他们打官司的酸甜苦辣。在执法办案中也要尽力为当事人服务,切实对当事人负责,虚心接受当事人监督,努力让当事人满意。要以真诚的态度尊重当事人,要本着良知和正义来适用法律,充分体现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充分展现人民法官的亲民形象,拉近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地彰显和实现司法为民。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努力做到“用心关注民生,悉心体察民情,耐心倾听民声,精心排解民忧。”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期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司法需求,从而保障人民法院工作重心始终不偏离司法为民的方向要求。要树立平民意识、甘当“平民法官”。注重研究学习群众语言。法官办案,特别是下基层、进社区,语言要“入乡随俗”,把法律语言转换成符合法律精神的群众语言,使群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明。司法越贴近民众,人民就越信任司法。

  改进工作作风,打造廉洁奉公型队伍

  人民群众到法院打官司,最关心的是如何打官司、能否打得起官司、有理能否打赢官司以及打赢了官司能否执行的问题。人民法院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按照“创业要实”、“谋事要实”的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工作思路、工作决策符合司法实际、符合司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以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服务群众。要改进和完善便民立案工作机制,探索方便当事人递交诉状、交纳诉讼费、预约立案、法律咨询的方式方法,做好诉讼指导工作,全面全程向当事人告知其诉讼权利与义务,增强诉讼的透明度,全面实施好诉讼风险告知制度,积极推行以案释法、判后答疑制度,使当事人对官司输赢形成正确的法律上的判断。要在业务上精通,精准掌握审判业务知识,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地履职创业奠定基础。要切实加强审判作风建设。在思想上真正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理念入脑、入心,变成司法为民的实际行动。在审判工作中集中精力,认真做事,开好每一次庭,写好每一份裁判书,处理好每一起群众来访,执行好每一个案件。在工作态度上切实克服“冷、横、硬、推”的不良作风,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树立文明司法、为民爱民的良好作风。在行为举止上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遵守司法礼仪,以文明司法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提升法官职业公信,提高司法权威。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正文明高效司法

  党员干部为人处世做官应当诚实守信,坦坦荡荡,思想上与党和组织同心,行动上与党和组织同步,对群众真情实感,对同志真心实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这其实就是“三严三实”中的“做人要实”。执法办案犹如做人。一是坚持公正司法。“一槌千钧,法在人心”,人民群众把法院看作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看得很重,期待很大。法官要深深体会法槌落下的责任。一槌敲响,应当体现的是司法公正,老百姓的信任,体现的是党和国家的形象和权威。法官要敢于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排除一切干扰,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依归,严格公正地办好每一个案件。二要坚持高效司法。人民群众既期待公正,也期待高效。效率涉及经济发展、群众利益、社会情绪。尽快给当事人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了断,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要抓紧处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提高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让当事人尽快从诉讼中解脱出来。三要坚持文明司法。法院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种司法礼仪,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维护法院、法官的尊严和形象。要在言行上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和权利,做到既严肃,又亲和,实现公正司法与文明司法的统一。
责任编辑:惠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