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员热情的声音便扑面而来:“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不少来诉讼服务中心的当事人和办事者,都对中心整洁有序的环境、贴心周到的服务赞不绝口。这是蒲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常见的一幕。
  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群众接触法院的“第一站”, 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是全国法院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精神,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的持续工程,是体现司法便民、利民举措,提升司法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的窗口平台,对于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蒲城法院要从制度、举措、质量等多维角度,按照会议精神,积极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标准化建设 一站式服务
2015年以来,蒲城法院以为当事人提供“便捷、文明、高效、全面”的司法服务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大厅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司法救助、查询咨询、材料收转、信访接待、判后答疑、诉讼担保、投诉举报十大功能。建立了当事人休息区,配置案件信息查询触摸屏,在便民服务区安排专人负责来访接待引导,根据来访人员的目的进行必要的诉讼引导和法律宣传;配备了饮水机、阅报栏、笔墨纸张、复印机、打字机、电话等便民设施等;为诉讼群众免费提供老花镜、助听器、医药箱、针线包等便民物品;在书写区设置了书写指南,方便诉讼群众填写相关诉讼材料;印制了《诉讼指南》手册、便民服务卡向当事人和群众发放,便于群众咨询、投诉和联系法官;协调司法局安排每天一名律师在诉讼服务中心进行无偿服务,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诉讼服务。
信息化元素 让科技融入司法
蒲城县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某走进诉讼服务中心,在一台电子触摸屏上输入身份证号码和手机上显示的一串查询码,屏幕上显示:“您查询的案件已经进入开庭准备阶段,开庭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定于10月14日上午在第一审判庭开庭审理,承办法官张和,联系电话……”王律师说:“查询系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案件进度的了解,便于全程跟踪监督案件,这项举措让司法更加公开、透明。”
案件查询系统只是蒲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此基础上,蒲城法院不断利用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和司法为民工作,开展微博庭审直播,开通法院微信公众平台,打造由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短信共同构建的立体化、全方位诉讼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短信、微信、邮件等多种现代化通讯手段,为群众提供即时、便捷的诉讼服务。
“王XX:您起诉李XX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我院已于2015年10月23日立案受理,由城关人民法庭承办,该庭办公电话:0913-7201XXX。请您保持通讯畅通,方便工作人员与您联络。我院秉承“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司法理念,请您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司法活动予以监督”。王XX 登记立案完的当天下午,就收到了来自蒲城法院的短信提醒,详细告知立案日期、案件承办庭室及庭室办公电话等所涉案件的立案流程等重要节点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司法便民服务,促进司法公开、公正,使诉讼当事人迅速掌握案件质效的第一手资料,确保诉讼当事人及时、准确了解案件进展情况。
规范化管理 更好服务当事人
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蒲城法院以司法规范化建设年为契机,以诉讼服务规范化为抓手,配备2名法官、1名助理审判员、4名司法辅助人员在诉讼服务中心工作,统一服务标准,明确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设计制作并统一了具有蒲城法院特色的诉讼服务形象,不断提升诉讼服务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并结合实际,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人性化、规范化的诉讼服务。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办公区、谈话区、审判区相互分离,以此保障审判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建成“三区分离”的管理模式,为公正司法、效率办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实行院领导工作日接访,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陪同接访制度,更好地搭建与人民群众沟通桥梁,帮助广大群众维护合法权益,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并拓宽视频接访、视频调解等渠道,实现“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此外,还专门为残疾人、老人等特殊群体,开通了“绿色通道”,对其开展优先立案、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服务,进一步方便了群众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