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关于法官干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分享到:
作者:惠国强  发布时间:2016-09-02 10:20:00 打印 字号: | |
  人民法院主业是办案,关键在队伍,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高素质法官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借此笔者将从细微角度谈谈鲜为人们所关注却影响到队伍建设的一个因素——心理健康。当前,繁重的审判执行任务、社会公众的公正期盼、当事人的诱惑与威胁、媒体舆论等都对法官干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在此就法官干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一点认识和思考。

       一、 当前法官干警的心理现状

  案件压力大,工作压力大,导致心理疲劳、精神压抑。从蒲城法院来看,从2013年至2015年年收案数为2193件、3818件、5304件,尤其是2015年立案登记制以来,收案数大幅激增,一线法官无一不承受着“案多人少”的压力。审结这些案件如果只在正常的工作日根本无法完成,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许多法官常处于“案未结、心难安、情难稳”的压抑状态,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且工作准确性要求高,时间一长有疲劳和厌倦感,有些同志积劳成疾甚至身患重病,有些法官或多或少出现强迫症等心理问题,具体为厌倦浮躁、精神紧张、坐立不安的症状。表现为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法律文书、文件等;工作中无精打采、热情减退等,回家后易“发火”,情绪不稳定。

  职业风险凸显,存在潜在危险,导致法官心理紧张。虽说追求“案结事了人和”,但事实是一部分案件一方胜诉、一方败诉是必然的结局。当事人的期待与判决结果的冲突,导致其输了官司迁怒于法官,赢了官司执行不到位也怪罪法官。法官被指责、谩骂、人身攻击,甚至像马彩云一样被枪击致死的就发生在日前。正常的司法行为却变成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个人利益的直接冲突,不仅浪费了法官大量的精力,也给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职级待遇不高,切职位少犹似众人过独木桥,导致法官干警工作热情逐年减退。如此工作压力,如此工作量,工资待遇却较低;又因职位数限制,许多老法官直到退休仍然是科员级,而其他机关单位人员晋升渠道宽,相较之下,不可避免地认为工作要求高、责任重,但地位低、待遇差,职位少,产生心里不平衡,表现为好发牢骚、敌对性强、易激怒、好猜疑等神经过敏症状。

  社会期望值较高,舆论一边倒,导致压力过大。长期以来对人们对法院群体的认识不够客观、公正,存在一边倒批判办案法官干警的现象。个别害群之马的存在也使群众对法官的认识存在偏颇,法官言辞稍不得体便被当事人怀疑为腐败,给审判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也使法官本人的形象受到损害。加之媒体报道中掺杂个人主观猜测、引导,甚至误导,给法官依法公正审判造成了较大心理压力。

  以上是笔者对法官干警心理现状的简要陈述,其实现实生活中对造成法官心理压力的因素甚多,不胜枚举。

      二、 法官干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法官心理健康问题要建立制度,控制压力。法官干警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维持必须靠一套完整而有序的制度保障,就是要通过制度来完成“方圆”。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合理平衡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实现自我评价和客观数据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制度。要完善法官干警职业保障机制,包括独立行使审判权和审判权运行保障机制、与工作强度所匹配的收入保障机制及保护人身安全的职业安全保障机制及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等等。

  对法官心理健康问题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在坚持从严管理队伍的同时,把关爱干警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针对队伍健康状况,视法官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为同等重要,合理安排工作,科学调配力量,强化均衡结案,注重劳逸结合,防止部分干警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法院上下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法院工作效能、提升队伍素质、有益干警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制作宣传册、宣传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短信、微信等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信息和知识。

      对法官心理健康问题要丰富形式,加大落实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之中,或在全年的培训学习中安排一定次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专门的心理咨询培训师为法官干警集中上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课程。特别要针对年轻法官干警面对突发事件易做出不明之举的状况,注重启动非常时期心理疏导制度,及时召集青年干警敞开心扉谈心声,引导他们理智行事。要建立和落实法官干警年度体检制度,保证全体干警每年接受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政工、工会等部门的职能作用,丰富业余生活,通过野外拓展训练、运动会、大合唱、演讲比赛等文娱活动为法官干警减压释压,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通过授职典礼、表彰奖励、风采展示等主题活动,增强法官干警职业尊荣感,教育和引导法官干警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挫折,认真践行“两学一做”精神。  

  对法官心理健康问题要加大投入,提升硬件。最大限度地为法官干警提供一个良好、舒心、高效的工作环境,尽量减少法官在工作和日常生活等负面事件的发生频率。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由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的法官或临时聘请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为法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完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可供法官干警休闲释压的文体活动场所,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数据库和测量设备、情绪宣泄室、健身房等。  

  时代需要一支精英化、专业化的法官队伍,需要日益强大的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来完成人民法院的神圣职责,因此,关注法官的心理健康,提高法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审判执行工作的要求,是人民法院在队伍建设方面必须重视的工作内容。
责任编辑: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