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花烂漫到寒风凛冽,
他风雨兼程,以苦为乐,
只为心中那份对工作的热爱。
他刻苦钻研,日夜奔波,
只为人民群众的期盼。
他廉洁自律,一尘不染,
只为庄严神圣的正义。
……
奋斗拼搏,砥砺前行,
让他的青春悄然绽放光彩!
他就是陕西省蒲城县人民法院执行二庭庭长王军洲。他十几年如一日,把为民情怀融入执行工作之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头顶的国徽和心中的天平。 王军洲,男,197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先后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员额法官,2015年9月至今任蒲城法院执行二庭庭长。王军洲同志自2007年调入蒲城法院工作以来,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2012年、2014年、2016年三次被陕西高院评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2013年、2015年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6年被渭南中院评为“全市法院办案标兵”,2017年8月被蒲城县委评为“文明市民”等。
勤思善学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工作当中,王军洲同志特别注重学习。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两学一做”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满足现状,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及节假日,努力钻研法律专业知识,做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双促进,为顺利开展审判、执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为民解忧 维护权益暖人心
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是当事人权利得以最终实现的阶段,执行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王军洲同志自从调入执行局工作以来,始终将涉民生案件执行作为重中之重,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群众利益无小事,拖不得、等不得,要第一时间办”,王军洲总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 2017年12月5日,王军洲受理了一起合同纠纷案,随即在网上进行了查询,发现被执行人闫某银行账户有存款71600元,遂立即赶往银行对该款项进行了划拨,并传唤被执行人闫某到法院,经过王军洲法官耐心的化解,被执行人将剩余案款全部履行完毕。蒲城某公司催要多次无果的执行案件在一天时间内得到圆满解决。
听此消息,申请人既惊喜又意外。惊喜在于法院的执行工作积极主动而为,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意外在于执行法院以最快速度查到了被申请人的账户存款,工人的工资有了着落。
“我代表公司及我本人对王军洲法官雷厉风行的办案态度表示衷心的感谢,虽然这笔钱没有多少,但对公司及职工来说,却是及时雨……”12月6日上午,申请人蒲城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拿着裱有“办案速效 司法为民”的锦旗及感谢信送到蒲城法院执行二庭庭长王军洲法官手中,以表达自己诚挚谢意和赞扬王庭长果断迅速的办案效率。
在工作中,王军洲同志积极带领全庭执行干警,着重将涉民生、涉交通事故、赡养、抚养、相邻关系、损害赔偿等案件列为执行重点,利用周末休息、夏收季节、瓜果成熟期等不同时机,运用“夜间突袭”、“凌晨围堵”、“回马枪”等方法进行执行,采取拘留、罚款、曝光失信人员信息等一系列措施,迫使“老赖”无处藏身。在“执行推进月”活动中,该同志所负责的庭室单月结案99件,所执结案件大多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十分显著,多次受到院领导的肯定,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坚持“三心” 细致工作获点赞
执行工作需要细心。因为干执行工作不光要雷厉风行,细致入微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去,不去,我给你说不去就是不去。”“你们凭什么抓我!” 张某瞪大了双眼大喊。
在夏日风暴集中执行行动中,执行干警在一个居民区内找到了被执行人张某,准备对其司法拘留。王某不服,抗拒执行。
“请配合我们的工作。”像往常一样,冲在最前面的王军洲当即厉声呵斥。但是,当王军洲进入张某卧室的一瞬间却愣了一下,一个1岁多的孩子正拿着摇铃在玩。他很快反应过来,让随行女干警照顾孩子。安排妥当后,王军洲才开始带领干警将其强制传唤到法院。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张某的反应与干警刚进门时截然不同。“是我错了,你们为我孩子着想,我应该配合你们工作。”张某说。 执行工作需要耐心。执行干警需要做的不是简单粗暴、一走了之、置之不理,而是躬下身子多讲解两遍、多给当事人点时间去消化。“将心比心,在工作中多一点耐心,学会换位思考,这种说法听不明白就换个角度再去说,用当事人能明白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与其沟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对被执行人拘留、搜查,还是向被执行人送达法律文书,王军洲始终坚持在执行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用好“耐心法则”。王军洲的“耐心法则”不但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误解,还赢得了案件当事人的理解和尊重。
该同志承办的蒲城县医药公司、蒲城县药材公司申请执行王某等人排除妨害纠纷一案,涉案房屋位于蒲城县中心广场南侧,由于王某等人强占单位房产并拒不搬出,给中心广场改造项目造成了极大地影响,案件社会关注度高,但四位被执行人均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强制执行难度又很大。承办该案件后,该同志连续多日不间断做工作,在强大的法律威慑及政策宣讲后,被执行人主动搬离,使得该案依法高效执结。
执行工作需要恒心。“被执行人为躲避债务,可谓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有办理假身份证试图改头换面、更名改姓的,有将财产转移至亲朋好友处的,其中被惯用的一种逃避方法就是‘玩失踪’。失踪将造成可执行财产线索断裂,增加搜寻证据的难度,致使被执行案件长期搁浅,因此,找到被执行人是破解‘老赖’疑难未结案件的突破口。但找‘老赖’是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没有一股子韧劲儿还真坚持不下来。”王军洲就有这么一股子韧劲儿甚至是倔劲儿,不找到“老赖”誓不罢休。对此,执行干警们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
清正廉洁 维护法律尊严
王军洲同志注重自身的廉洁自律,坚守法官的道德底线,实践“看得见的正义”。一方面,自觉抵御诱惑,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刚正不阿,秉公办案,不以权谋私、以案谋私,做到廉洁司法。另一方面,坚持修身为要,恪守职业道德。时时注意自身的法官形象,在案件办理活动中做到慎言、慎行,自觉约束业外行为,谨慎交友,谨慎对待与当事人、律师等的接触和交往,在群众和同事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他十分注重个人修养,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情操,他喜欢运动,经常能见他跑步的身影,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运动,他热衷于公益事业而受到称赞,被评为“文明市民”。用自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实际行动维护了法官这个职业的神圣和崇高。
每一朵花盛开都有理由,都需要经历默默地积蓄与成长才能吐露芳香。王军洲的生命之花也是如此,经过默默地积蓄,正在同事的肯定、点赞中绽放,在百姓的信任、赞誉中悄然绽放,在亲人的鼓励、理解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