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让当事人真切感受“蒲城速度”
——《法治渭南》聚焦蒲城法院速裁中心
分享到:
作者:惠国强  发布时间:2018-09-26 08:49:28 打印 字号: | |
  9月19日,渭南电视台《法治渭南》摄制组一行来到蒲城法院,针对蒲城法院速裁中心工作进行了现场采访拍摄。

  据悉,蒲城法院速裁中心成立6个月以来,收案719件,结案563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18天,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无一信访投诉……这是蒲城法院速裁团队自今年4月成立后取得的成果。

  4月以来,蒲城法院积极探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机制改革创新,理清理顺审判模式,立足人员配备、案件分类、科技助力,加快简案审理速度,力求案结事了,减轻群众诉累。

  在用人上找突破,配强团队办熟案。在用人选人上,蒲城法院突出高标准配置,打破了庭室界限,抽调办案效率高、能力强的2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和2名书记员组成两个速裁组和一个送达组,每个速裁组采用“1+1+1”的模式,即由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构成,这样的团队构成,兼顾了办案经验与精力,既保障了办案质效,也有利于青年法官的培养。

  在案件上做文章,速度推提质增效。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当事人拿到调解款后,喜出望外地说:“蒲城法院法官的办事效率非常高!我原以为会等很长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钱”。

  这样的场景在蒲城法院速裁中心已经屡见不鲜。速裁案件为何能“速”?这得益于蒲城法院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审判质效,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审判目标和“速转、速送、速调、速审、速判、速结”、“当天立案、当即移送、当庭调解或宣判、当庭制作裁判文书”的“六速四当”工作要求,为诉讼群众提供最为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

  在科技上求助力,电子送达办快案。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送达难成为了制约速裁工作的一大瓶颈。蒲城法院着力从破解送达难上下功夫,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速裁之“速”受困于送达不畅的突出问题,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智能手机、执法记录仪等设备,为电话通知、短信、微信、传真、电子邮件、邮寄等简便送达方式提供途径、工具和规范留痕,实现高效送达。

  电子送达较之传统送达方式,具有“快”“好”“省”的显著效果,费用与EMS邮寄相比下降了90%,大大节约了司法资源,“找人难”拖慢速裁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智能手机+录音录像设备,大胆适用远程视频在线审理方式,方便了当事人诉讼,提高了审理效率。

  在随后的采访中,蒲城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苏宏盛表示:“一段时期的实践证明,速裁工作是满足新时期司法需求的‘民心工程’、优化司法资源的‘效益工程’、提高司法质效的‘创新工程’,下一步,我们将在案件分类审理、审裁方式简化改革、智能科技手段运用等方面,不断破解案件繁简分流、调解与速裁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努力在司法便民上下功夫,让当事人真切感受‘蒲城速度’。”
责任编辑: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