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中国人的传统讲究养儿育女,不求儿孙回馈,唯愿老来子孙绕膝,享天伦之乐,然而蒲城法院家事法庭最近办理的一起赡养案件,子女虽多却无人照拂、互相推诿,值耄耋之年的张大爷和老伴儿将四个儿子一纸诉状告至法院,要求儿子们支付赡养费用。
张大爷和老伴儿都是普通庄稼人,育有四子女。老人现居的房子是2017年由四儿子在老宅基上重新修建的,新房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老人住在前面,四儿子和儿媳住在后面。虽然住在一起,但平日里的生活起居都是二老在相依度日,儿子们从不过问,几兄弟对老人的生活起居、费用等问题也一直在互相推诿,只有女儿常来老人身边帮扶,却常常有心无力。张大爷没想到含辛茹苦地将儿子们抚养长大并为他们娶妻成家,到了儿孙满堂之时,却不能享受天伦之乐,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是在艰难维持。为此,张大爷和老伴儿曾多次找到村委会请求帮助,虽然经过调解且签订了调解协议,却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无奈之下只好向法院起诉。
家事法庭的李妙娟法官接手此案后深知赡养案件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激化父母与子女间的矛盾,直接影响到老人的赡养效果问题。本着蒲城家事“柔情司法 调判促和”的审判理念,法官本想将四个儿子及村委会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进行调解,但四个儿子均表示自己在外地打工回不来。法官只好在电话里与他们进行沟通,而听到的却都是对老人的埋怨。法官耐心地劝道: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子女不得以任何借口不尽赡养义务。现在父母年事已高,不论以前在做事上对与错,为人子女的都应给予最大的宽容,而不是斤斤计较。见四个儿子的态度有所缓和,法官又适时劝说二老能够再给儿子们一次机会,尽力地平息着双方矛盾。一番推心置腹、家长里短的沟通后,老人也听取了法官的建议。毕竟针对赡养案件法官们是真心希望妥善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而不是简单下判给出一个“冰冷”的判决结果。后又经过法官的多次教育疏导,张大爷的四个儿子同意和解,并表示以后会履行他们的赡养义务,善待父母。
一个月后,法官们心系着调解的实效,要亲眼看看张大爷和老伴儿的保障是否落到实处,首先来到村委会进行回访,听说事情进展得还比较顺利,悬着的心才算放下。随后又来到张大爷的住所,二老见到法官们一行很开心,“今天下雨着,天气这么冷,李法官怎么到我们家里来了。”李妙娟法官说道:“我来看看二老穿得暖不暖和啊!”期间,老人不停地感谢着法官的温情调解,才使得他们和儿子们的关系没有再恶化。如今,儿子对他们的态度已经改善了一些,该付的赡养费也付了,心里的重担总算是放下了……看到这样的结果,法官们也会心地笑了,只有真正地帮助每一个家庭回归幸福才是家事审判庭的法官们最想要看到的一幕,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