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80后的年轻人,他慎思明辨,为人正直、待人热情,是一名兢兢业业勤耕耘,默默无闻作奉献的法官。他的名字叫李斌。
李斌,男,1987年7月出生,汉族,陕西蒲城人,2009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员额法官,现任蒲城县人民法院党睦法庭副庭长。他自调入蒲城法院工作以来,2016年至2018年连续被评为“先进个人”、“调和解能手”,被蒲城县委政法委评为“2018年度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
善学习是他滔滔不竭的动力源泉
在基层法庭工作,他深知所承办的大多数案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处理结果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他不断充实自我,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办案,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百姓。在他的办公桌上,经常能看到各类司法解释、《中国审判》等书籍,他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法学讲座,及时学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同志总结交流审判经验,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不断提高自身查明案件事实的能力、运用法律的能力、辨法析理的能力、调判结合的能力、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他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审判实践中能把依法办案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合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力争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他善于思考,撰写的调研论文《关于基层法院在审理物业纠纷案件中应把握的几种关系》等被渭南政法网等媒体刊载发表。
智办案是他与时俱进的创新手段
作为一名法官,除了对专业法律知识有特殊要求外,他深知创新的重要性。他敢闯、敢试,灵活办案,只要能方便当事人的合法办案方式,他都会积极去尝试。2018年,他承办的郭某诉屈某离婚纠纷一案,由于屈某在广东省中山市打工,路途遥远,他根据实际情况并征询屈某同意后,将该案应诉材料及开庭传票拍照,以微信方式向屈某依法进行了送达。在距该案开庭日期剩余9天之际,屈某主动联系他,称其若回家开庭,可能会被辞退。考虑到该案系离婚纠纷,涉及解除当事人人身关系等重要法律问题,李斌多次与原、被告沟通,提出开庭解决方案,自己联系电子设备,首次在蒲城法院采取远程微信视频的方式开庭。屈某对这一便民措施点赞,通过电话向他表示,没想到通过微信视频能够开庭解决他们之间的离婚纠纷,既消除了其后顾之忧,又减轻了其经济负担。他通过信息化手段办案是一种创新举措,是推进司法便民利民的有益探索,更好地诠释了司法为民的理念。
勇担当是他不负韶华的躬行态度
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坚守在民事审判第一线,面对日益复杂的案情矛盾,日益增多的案件数量,他不叫苦,不言累,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主动担当,办难案,精办案,并细致耐心的做好判后答疑工作,受到当事人一致好评。近三年办结各类民事案件500余件,结案数位居全院前列。在公正高效的审理民商事案件过程中,他注重释法明理,以个案体现司法价值,倡导公平正义。2017年,他以优异成绩通过员额法官考试,成为院内最年轻的员额法官。此时的他主动要求从机关到基层一线审判岗位办案,到基层法庭后,他充分发挥“马锡五”式审判理念,走街入巷,深入田间地头,巡回调解、开庭,以实际行动方便群众的司法需求。2018年6月,正值农忙时节,他受理了董某诉被告高某、张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开庭前,高某突然到庭,表明其次日要外出打工,希望法庭能够在当日处理该纠纷,考虑到原、被告均为同镇邻村人,且时间紧张,通过电话询问双方实际情况后,为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及经济成本,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他决定将审判庭搬进村委会,巡回审判就此展开。原、被告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为借贷产生隔阂,在他不懈努力下,双方最终冰释前嫌。
守廉洁是他内化于心的信仰力量
凡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人。他深爱自己的职业,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他深知在老百姓的眼中,法官就是法律的代表,在老百姓的心中,任何一丝的折扣,都会毁损法律的权威。在工作中,他始终把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廉洁自律意识放在首位,自觉遵守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不求噬刃之蜜,避免割舌之患”。他始终坚守“公生明、廉生威”的理想和追求,保持秉公执法的职业情操,构筑起抵御各种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他始终相信只有廉洁作保证,司法才能实现公正,才能得到人们的信服,最终也才能有司法权威。
三尺审判台展现青春风采,琴心剑胆争当时代典范,他用自己坚韧善良的人格魅力,敬业负责的工作态度,展现了法官职业所蕴藏的深厚内涵,树立了新时代青年法官内外双修、实干为先的崭新形象,向群众和法律都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