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完善法治体系 确保应急管理
分享到:
作者:任建华  发布时间:2020-07-13 15:25:06 打印 字号: | |

要依法做好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应对处置、社会动员等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

 7月6日,四川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设施动态开展隐患排查,落实排危除险、工程治理、转移避险等具体措施,一旦发生灾害预警,要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安全转移。要持续完善应急准备,及时补充更新抢险救灾物资,完善军地、专群抢险救援协同机制,突出基层防汛能力建设充实一线抢险队伍。已发生灾害地区要妥善安置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抓紧谋划做好灾后重建工作,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强化应急管理法治意识。做好应急管理预案,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恢复重建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要落实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借助情景构建等手段,持续动态优化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与操作性。要精准做好监测预警,畅通监测预报联动体系,发挥专业监测体系作用,完善面向社会的综合预警发布体系,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要做好应急预案演练,针对应急预案练得少、演练的标准和规范缺失、预案演练内容不完整、关键环节体现不够、演练流于形式等问题,加大应急预案演练力度,切实发挥预案的应有作用。

 强化应急管理能力提升。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有针对性地提升应急基础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社会协同能力。要引导公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要提升基层干部应急处置决策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要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敢于负责,亲临现场,靠前指挥,果断处置,迅速作出切实可行的决策。提升应急处置组织能力,善于协调不同层级、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做好人员科学分工、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要主动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塑造良好形象。防控工作保障要跟上,要建立信息化的应急平台,职能之间不能脱节,随时保持互联互通、数据交换、系统对接正常运转。

 强化应急管理社会参与。要把社会力量整合进来,把宣传培训工作做在前面,提升应急管理社会协同能力。公共安全知识要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让每一个人都能识别风险,每一个人都是信息报告员,能够对正确应对风险、开展自救互救。突发事件来势不可测,控制不及时就会引发严重后果,什么时候启运响应机制,启动的级别怎么定,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法律问题。全社会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国家已经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基层要依法做好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应对处置、社会动员等工作。新冠疫情来势汹涌,但防控不能慌了手脚、失了方寸,再吃劲也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