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法典真正成为人们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对象,进而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水平。
民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中国元素,真正体现良法善治,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民法典的诞生,是我国几代民法学者持续艰辛努力的结果,凝结了包括人民法院在内的所有法律实践者的法律智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石。民法典涉及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我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更是人民法院民商事裁判的基本准绳,作为法院人必须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确保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
领悟民法典的深度。知识有“保质期”,人民法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许多社会矛盾和疑难问题,最终会转移到司法领域,法院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院队伍。建立高素质的法院队伍关键是学习,民法典的出台对法院人来说是一次系统学习更新业务知识的机会。学习民法典,要坚持追本溯源,努力掌握法条的立法背景和立法目的,透彻理解民法典精神;要注重系统学习,构建理论框架,切忌孤立、片面地背诵法律条文;要善于对比学习,民法的知识点繁多,知识点之间关联复杂,应当将类似的知识点加以对比学习,探求异同,明了法理。
彰显民法典的温度。法律条文本没有温度,但当它与具体案件事实发生联系,法律适用的过程却充满了温度。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市场交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小到个人隐私、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无所不包,充分体现了民为邦本的理念,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人民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准确适用法律,此外,还要俯下身子了解当事人背后的真正诉求,热心接待当事人,充分裁判说理,耐心判后答疑,从而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提升民法典的热度。民法典作为基础性法律,随着其正式实施,对社会公众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必将长期保持较高热度。人民法官在审判案件的同时,更要注重找准宣传民法典的结合点,让民法典在人民群众中持续升温。笔者建议结合“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作,走进基层村社、田间地头、民营企业等重点宣传领域,采取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民法典直达基层、直通群众,走进千家万户。充分运用庭审直播、庭审旁听、巡回审判等形式,提高以案释法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宣传作用,用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明法的形式,推动民法典精神深入人心。让民法典真正成为人们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对象,进而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