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蒲城法院家事审判庭出现了“手语翻译”和“纸上对话”开庭审理的特殊场面。家事审判庭通过人性化的庭审安排,确保了聋哑当事人能真实表达个人意见,保障其诉讼权利。
这是一起被告方为聋哑人的特殊离婚案件。聋哑人离婚,语言交流有障碍,如何准确有效的了解被告对离婚的具体意见,以便充分保障其行使诉讼权利成了一道难题。李妙娟法官在庭前多次和被告的委托诉讼代理人(被告父亲)沟通,了解到被告从未上过专业的聋哑学校,但根据被告用手比划的方式,他的父亲能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并且也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与其交流。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法官决定开庭时让被告的父亲作为被告的“代言人”。
开庭过程中,被告父亲为被告“翻译”了庭审全程,让被告了解到相关的程序规定和法律事实,并将被告的真实意思同步传达给法庭。在对婚姻意见、孩子抚养等问题上,法官以书面询问的方式确保被告的意见表达准确后,才让书记员记入开庭笔录,被告当庭表示,为了给两个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不同意离婚。在后续调解工作中,被告父亲积极配合,与原告及其亲属进行沟通,最终通过多方努力,原告自愿给被告和自己留出和解期。该起特殊的离婚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法官寄语:聋哑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民事权益应得到法律的平等尊重和有效保护。涉聋哑人离婚案件,语言交流有障碍,为充分了解当事人对离婚案件的具体意见,充分保障其行使诉讼权利,法院在开庭时可允许懂其意思的人及手语老师共同作为当事人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