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人民法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执行合同”作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评价经济体司法质量效率的一级指标,对诉讼效率与诉讼质量关注较高。对标“执行合同”指标,研究减少纠纷解决耗时,对公正高效便捷解决民商事纠纷,增强市场主体诉讼获得感与法治体验感,意义重大。对此,笔者认为,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压减纠纷解决耗时,提高司法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建机制,优化诉讼流程。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评估,更多地强调企业对诉讼服务质量、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等方面的实际感受,贯穿从立案到审判,以及执行等诉讼各环节。统筹当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人民法院需将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司法水平有机融合,紧密结合当前深入推进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执行长效机制建设等工作,通过出台文件、健全工作机制等举措,实现诉讼全流程再优化,压减纠纷解决耗时,实现持续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司法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具体说来,立案环节要广泛推进网上无纸化立案、跨区域立案等措施,打通压减纠纷解决耗时的“起步一公里”;审判环节要高度关注当前商事案件办理效率,通过加大小额程序适用率、严格控制开庭次数、提升送达效率、减少司法评估时间等措施,最大限度让市场主体感受到诉讼效率提升;执行环节要进一步优化司法拍卖流程,压缩流拍后的二次拍卖时间,由此进一步提高执行兑现的效率。
二是搭平台,用好智慧法院成果。从长远来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过程也是法院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借助信息化手段,持续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可以说,信息化是提升效率的关键要素,为提高司法效率、提升审判质量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所以,压减纠纷解决耗时,要借助智慧法院成果,搭建好、利用好网上信息化技术平台。一方面,搭建法院内部更为便捷高效的智能辅助办案平台,通过智能识别、类案检索等功能,更好地辅助法官“简案快办”,提高审判效率,切实化解人案矛盾。另一方面,搭建与当事人以及律师之间的诉讼服务平台,开通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网上阅卷、网上开庭等诉讼服务,实现信息交互通道的畅通、便捷。同时,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信息公开,搭建商事审判信息公开平台,让市场主体充分了解商事裁判规则,推动透明、公正、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建设。
三是促运用,注重当事人体验。在“执行合同”指标下,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更多地关注市场主体、当事人和律师的诉讼获得感与法治体验感,更多地关注改革制度完善及其具体实施效果。换言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压减纠纷解决耗时,要更多地注重当事人的“用户体验”,由当事人“说了算”。为此,要革新工作理念,以外向视角审视法院工作,更多地从方便当事人、促进市场主体营商环境便利的角度来推进审执工作;要树立服务理念,以问题为导向,高度关注相关制度落地实施,以用户体验为重点,优化工作模式,实现以“补制度+促运用+用户评”推进法院工作,最大限度让市场主体感受到审判执行质量和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