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书记员“养成”日记
分享到:
作者:蔡凉凉  发布时间:2020-09-01 10:50:43 打印 字号: | |

 我叫小雪,是一名基层法院审管办的书记员。我们法院虽小,但信息化工作却走在全国前列。许是靠海的地理位置,海风塑造了我冷静的气质,故面对日益变革的工作方式,我并不慌张。

 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代表法院给被告打电话的我每天都在崩溃的边缘徘徊。“请问是李某吗?我是玉环法院送达中心工作人员,今天打电话是要跟您确认地址……”话筒另一侧是熟悉的沉默,最终传来被挂断的声音。

 这还算客气的。有的被告接了一次电话之后再也联系不上,有的被告直接上来骂脏话。

 这通电话虽难,却是电子送达的第一步,当事人同意后,便可以通过彩信、微信、邮箱等各种方式送达,从而大大提升效率。

 不仅是送达环节,归档环节也逐渐从纸质版向电子版“进化”。从一摞摞分量十足的卷宗、纵身材苗条依然难以通行的库房,到整洁的一目了然的电子目录、电子材料,留下的是精简的仅含证据等重要材料的纸质卷宗,清爽而别具美感。

 诚然,归档模式的改革过程伴随着“阵痛”,正如我本已高度近视的眼睛面对屏幕中诸多的证据材料,十分需要眼药水的安慰。

 岗位虽小,却见证和参与了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一步步尝试,与有荣焉。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王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