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排的事项量化考核,是相关工作得以有效推进与落实的重要举措。缺乏精准量化考核,就可能出现做与不做、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局面,这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容易滋生敷衍塞责等消极怠工的不良风气。
但在一基层地区,安排事项却流行所谓的事事“百分百完成”“百分百达标”,将量化考核演绎至过犹不及的状态,既不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差异,考核过程中也不管不顾突发、特殊情况,片面追求“极致”“完美”让很多基层工作者疲于奔命或顾此失彼,甚至不得不弄虚作假以达到“百分百达标”的考核要求。如此“达标”尽管看起来很美,但实际效果却可能是劳民伤财,也大大挫伤了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如果说敷衍塞责、消极怠工是一种形式主义,那事事“百分百达标”也是种形式主义。
过分强调“百分百达标”,一方面会打乱基层工作的正常节奏,一些原本关乎民生的迫切事务必须得为考核事项让路,甚至出现本末倒置、一切围着考核转的现象;另一方面为了应付上级部门考核,还极容易导致基层工作者弄虚作假、虚报乱报成风。
用心做事、追求“百分百达标”是一种应有的工作态度,但如果不切实际上升至一切事务的考核标准,就必须要警惕其中的形式主义危害了。与其让事事“百分百达标”成为基层工作的沉重包袱,不妨在安排事项、制定考核目标时避免过分追求“极致”“完美”等虚功。相比于一刀切要求“百分百达标”,制定精准、合理的考核目标工作虽然更加繁琐,不完美的数据也可能让工作看起来有些难堪,但这才是真实的基层情况反映,也才真正有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
——夏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