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村不孝敬老人的越来越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和睦了,这多亏了法院的‘平安法治建设指导员’啊!”江苏省沛县安国镇苗岗村治保主任董恒启在该镇定期举行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座谈会上由衷地说。2019年8月以来,沛县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县政法干部驻村(社区)指导平安法治建设活动,选派35名干警担任15个镇、35个村的“平安法治建设指导员”,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依托辖区人民法庭、已构建的司法服务站、巡回审判点和选聘的司法协理员,将平安法治建设指导员联系网与涉诉矛盾纠纷化解网紧密融合,构建全员参与的便民利民安民网络,通过巡回审判、指导调解、法律宣讲和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形成社会合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诉累。
无独有偶,为推进诉源治理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此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从审判一线,选任中层干部担任“基层法治指导员”,协助街道开展法制宣传、调解指导等工作,当地逐渐形成“党政主导、综治协调、源头防范、诉非联解、多元共治、司法保障”的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连续两年实现受案数的负增长,诉源治理成效持续显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为开展诉源治理提供了实践基础。而法院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改变过去主要依赖审判和司法调解解决纠纷的传统模式,努力让更多解纷力量走进公众视野,也为当事人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选择,促使纠纷化解从“司法一元”到“社会多元”转变。作为法治惠民的前沿阵地,“基层法治指导员”将服务延伸到基层企业、社区,直接为群众提供“零距离”规范化法律服务,满足市民群众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等法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