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的协同增效,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是坚持多边主义。要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
《规划》明确,要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及种源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严格落实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计算机软件保护制度,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带动技术产业升级;妥善处理互联网领域垄断纠纷,完善平台经济反垄断裁判规则,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深化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建设,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机构布局;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竞争机制。
《规划》强调,强化知识产权审判保障,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注重优秀人才选拔培养,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助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加强对下监督指导,增强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确保人民法院各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落地见效。
发布会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设等相关工作情况。
据了解,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等司法政策,充分运用司法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一体化保护,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已形成以最高人民法院为龙头,以北京、上海、广州、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以22家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以高、中级法院和部分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为支撑的知识产权审判格局。人民法院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派员参加多项重要国际会议和双边、多边谈判,中国知识产权司法在国际知识产权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此次发布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0年)》、2020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则分别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国法院过去一年知识产权审判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