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先进典型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模精神是一个民族最坚实的脊梁。多年来,邹碧华、谭彦、宋鱼水等一批人民法院队伍先进典型代表以崇高的法治信仰、深厚的为民情怀,谱写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感人诗篇,为全国法院广大干警树立了光辉的学习典范,为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提供了精神动力和鲜活教材。即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局联合本报开设“学英模 悟精神 促提升”专栏,刊登全国法院干警学习英雄模范的优秀心得体会,以凝聚思想共识,汲取奋进力量。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仍在前行的人们指明了正确的航向。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我通过《人民法院英模事迹选编》,重温了魏晶晶的事迹,联系近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在纪念缅怀之后,似乎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每一个选择为司法事业付出的人,都值得敬佩,因为这是一条并不容易的路。通过了“法考”、公务员考试以及法官遴选,才能有资格成为一名法官,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魏晶晶从小就有一个法官梦,考大学时她只报法律专业,考公务员时坚持报考法院,后来在检察院工作四年后又主动要求回到法院,她的每一步靠近都是源于内心的热爱。在案件连年增长的大环境下,法院的工作非常辛苦,许多像魏晶晶一样的法官日复一日地连轴加班,牺牲了对家人的陪伴。我也曾问过身边的一些同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放弃了那些“钱多事少”的工作,而选择成为一名基层法官,他们的回答和魏晶晶法官几乎一样:“当法官是梦想。”
有梦想的人眼里有方向,心中有信仰,行路时自然千里万里都不惧。要问这梦想具体是什么,广大法官的实际行动应该是最好的答案。
邹碧华法官勇于创新持之以恒追求司法进步,胡国运法官刚正不阿勇于担当为弱势群体解忧纾困,魏晶晶法官燃烧青春奉献司法事业用生命诠释为民情怀,还有全国上下奋战在审判执行一线的法官们夜以继日辛勤工作,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不是对审判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为民司法的真挚情怀,又怎会有在法治路上披荆斩棘的蓬勃动力。我们学习法院英模,就是要学习他们为理想付出一切的执着和勇气,就像我党无数革命先烈一样,他们前行的足迹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传承是最好的怀念,前行是最好的方向。法院英模为了法治理想付出了一切甚至是生命,学习他们的事迹,不能仅止步于学,还要思考作为一名法院人,我们怎么做才能不辜负前路人的付出。
魏晶晶法官曾说:“对于一个当事人而言,一个案件可能就是他一生当中唯一的诉讼,我们法官的职责就是办好每一起案件。”平凡朴素的语言,折射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法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拳拳之心。司法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次次公平公正的裁判、一件件便民利民的举措、一滴滴任劳任怨的汗水。近年来,全国法院司法为民工作成效显著,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基本解决执行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这些举措着眼于群众的难点、痛点,有力促进矛盾纠纷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需要什么。一线法官或许不是重要制度的制定者,但一定是最知晓机制运转情况的实践者。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民司法成色如何,群众是否真正满意,要在最基础的实际工作中去了解,我们每一个法院人责无旁贷。
当前,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教育整顿成效的重要标尺,做细做实群众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从学习政法英模的事迹中感悟使命担当,紧抓主业主责,走好新时代奋斗之路。进入新发展阶段,执法办案任务不会比过去轻松,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仗不会比过去少,我们在“敢为愿为”的同时,还要“能为善为”。作为一线办案人员,首先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撰写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纠纷化解能力,将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起案件中。法治社会进入新时期,我们还要拥抱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适应智慧法院建设,让自己的能力水平跟上审判体系现代化的时代浪潮。
法治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一代代法院英模已经体验过风浪,并为我们蹚出了一条正确航线。奉献和牺牲不是目的,但每一位法院人的付出都有价值。海阔天高处,扬帆正当时!让我们以法治理想为风,为民信念作桨,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滚滚大潮上千帆竞发。
(作者系安徽省太湖县人民法院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