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们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司法职业生涯中的热爱、坚守和担当!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心中有了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就会有干事创业的冲劲;心中有了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就会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坚守;心中有了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就会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英雄,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楷模。
邹碧华、宋鱼水、胡国运……每个全国法院英模名字背后的故事就是一部沉甸甸的人生教科书,每个全国法院英模的名字就是法院人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为什么郭兴利能够26年如一日用竹背篼背着国徽和卷宗在乡间院坝、田间地头开庭办案?为什么李庆军能在肾脏移植手术的前一天还在单位加班办案?为什么谭彦身患重病十几年仍坚守在办案一线?为什么胡国运能够在受到当事人威胁后仍毫不动摇坚持依法办案?
我想,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喊出来的热爱是苍白的,行动中体现出的热爱才能打动人心。
谭彦因病持续高烧十几天仍坚持工作,直至单位领导为了他能安心养病,强行搬走他的办公桌。病情稍有好转,尽管蹬台阶上楼都气喘吁吁,但他还是要求上班工作。在住院治疗期间,谭彦与前来看望他的同事聊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案子。每有同事来看他,他总是问起最近办了什么案子,怎么判的。他说,一段时间没有亲自审理案子,特别担心自己落伍。
多少次邹碧华的妻子深夜醒来,隔壁邹碧华书房的台灯依然亮着;为了宽慰一个与丈夫分离15年的上访妻子,邹碧华带着信访干部亲自登门开导,从早上9时一直聊到下午3时;为了缓解一位老人对历史案件的内心纠结,邹碧华耐心解释案件处理情况;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及时了解案件办理进展,邹碧华潜心主导开发信访管理软件。
胡国运说:“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当事人脸上露出笑容。”他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为了解决一件环境污染案的环境侵权损失数额难以认定的问题,他带领合议庭成员根据当地林业部门的调查表,就污染苗木情况开展市场调查,计算准确损失数额,终于让当事人双方服判息诉;为了让农民工早日拿到工资,他反复研究案情,依法及时处理案件。
“我要赶在年前把案件处理完,让当事人过个安稳年。”这是魏晶晶去世前一天晚上对家人说的话,说完这句话后又去单位加班。
“铁脚进村、躬身为民”的郭兴利,为了不让群众到法庭办事“摸黑忙赶路、两头不见天”,背着国徽和卷宗奔波于山区村落,硬是先后背烂了10多个背篼、磨断了30多副背绳,开庭办案行程超过35万公里。
从当法官的第一天起,宋鱼水就给自己“约法三章”:不轻视小额案件、不轻视困难群体、不轻视当事人的任何权利。办理第一起案件,宋鱼水就利用法律帮一位送了一年蔬菜而未能得到菜钱的菜农讨回了公道,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坚守,既是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不懈工作,也是面对重大任务,矢志不渝地攻坚克难;坚守的不仅是坚决完成工作任务的意志和决心,更是守望公平正义、为民服务的真切情怀。
“头顶三尺是法律,脚下支撑是品节。”这是周春梅在她的一篇读书笔记中写下的。周春梅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要求,多次拒绝为案件打招呼的非法要求,被人行凶报复,不幸遇害,用生命捍卫了她所坚守的公平正义。
邹碧华说:“改革,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为法治的进步作出哪怕是一点点贡献,也比抱怨要来得有益。”2014年7月,上海率先在全国拉开了司法体制改革大幕,邹碧华担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成为上海司法体制改革方案的主要起草人之一。邹碧华和他的司改团队一直奋战在司改工作一线,上海高院司改办的那层楼是他人生最后一段时日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夜里常常灯火通明。邹碧华的同事顾全收到邹碧华的最后一条信息还是询问与司改有关的数据。
郭兴利始终坚持自己多动腿、群众少跑路的理念,26年扎根山区法庭,一次次放弃回县城、回机关工作的机会,26年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办案和矛盾纠纷化解上,办理3000余件案件,无一改判、信访、投诉和不廉举报。
春蚕丝尽,蜡炬泪干。胡国运33年司法生涯,25年坚守在审判一线,办案逾千件,无一错案。胡国运说:“我们的每一次审判都连接着社会的神经,关系着法治的进步。”“判决书里的一字一句一个标点,都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家企业的命运。”
2005年,宋鱼水独立办案11年,审理案件1200余件,其中300余件属疑难复杂案件,没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连败诉方也诚心送上锦旗“辨法析理,胜败皆服”。面对“十几年时间,上千件案件,就没有一次推不掉的人情?”的质疑,宋鱼水说:“只要心不贪,没有推不了的人情。”
在与病魔抗争的几年间,李庆军的办案量在全庭名列前茅,生命最后的8个月,他依然是办案最多的法官。从业25年,从来没有一起反映他办案不公的投诉。有的当事人托人说情,他好言相劝送出门外,案子该怎么判还怎么判。有人拿着成沓的钱来找他,任凭对方说破了嘴,他坚决拒绝,说:“一切都得按法律来,谁也不能例外,请相信法院会公正审理。”
“我从未后悔成为一名法官。”这是魏晶晶在2019年度述职报告中写下的。自2015年3月从事审判工作以来,魏晶晶共主审案件891件,参加合议庭审案2596件。案件涉及的每一个细节,她都会认真核查,就如同她在备忘录中写的那样:“不推脱不敷衍不躲避,只求无愧于心!”
因为热爱、坚守,所以担当!
担当,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事情。担当,要的是面对问题不畏难的决心、面对利益不动摇的定力和面对风险不退缩的勇气。
“只要案子证据充分,有法律依据,就不要怕,案子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案外的压力我来抗。”面对一件当事人采用各种办法缠访、闹访,扬言案件改判就大闹,意图给办案法官施压的案件时,胡国运如是说道。案子被依法改判后,该当事人多次组织人员闹访,胡国运接访时摆事实、讲道理,但当事人仍不依不饶,在他的手臂上抓出了一道血痕,甚至拳头都要打到他脸上了。胡国运大声说:“案子没判错,威胁也没用,如果今天我成了烈士,你就是罪犯。”
面对前来送礼的当事人,胡国运不仅将对方拒之门外,更是要求家属不能插手工作上的事情,订立凡有案子当事人上门一概拒绝的“铁家规”。
邹碧华在主持上海司改试点工作中,坚决避免司改中的“一刀切”问题,给一线法官更多机会,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能办案的法官进入到员额法官中来。有同事提醒说,“悠着点、少得罪人”,他说:“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该担当时必须担当。”司法体制改革中要实现人员科学分类和员额科学配置,邹碧华带领他的团队将上海法院系统十多年的案件卷宗翻遍,测算了百余种模型、300多个案由的权重系数,逐个确定最优方案,坚持把工作做深做实,把最难的先做了,方便后来人。
英模们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司法职业生涯中的热爱、坚守和担当!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心中有了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就会有干事创业的冲劲;心中有了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就会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坚守;心中有了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就会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学习英模,作为一名法官,最重要的是要从内心热爱这份职业,而不是仅仅把它看作谋生的工作。
一切从热爱司法事业开始!
(作者系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