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蒲城法院兴镇法庭受理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还原了事情的真相,又通过入情入理地调解,为原告讨回了工资,温暖了民心。
原告范大姐原在一花炮公司为他人提供劳务活动,刚开始老板尚能按时给付工资,但在劳务活动结束后欠范大姐的五千元工资却没有给。在范大姐催要了数次无果后,范大姐将老板起诉到法院。开庭时被告未到庭,而范大姐仅提供了自己的记账本等,并没有被告签名的结算条据等有力证据。面对此种情况,范大姐叹气道:“自己只是给别人打工,对法律不懂,没有打欠条,这是自己的失误,现在该如何是好?”面对忠厚老实的原告,书记员小刘劝慰大姐不要着急,想想看还有什么证据可以补充的。在小刘对证据的分析讲解下,范大姐提出自己前段时间为此事还找过劳动监察大队,根据范大姐提供的线索,法庭又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了调查,查明了该起案件的来龙去脉,确认了被告确实拖欠范大姐劳务款未付的事实。
在证据相互印证的情况下,法庭完全可以做出判决结案,但法官并未急于下判,而是想方设法的寻找被告,因为对于范大姐来说,拿到自己的辛苦钱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办案人员希望找到被告,看被告能否尽快将工资给付范大姐。被告的电话早已打不通了,到其居住的村组后,邻居反映被告常年不在家,平时在县城一小区居住,但具体地址不清楚。案件到此,大家仍未放弃,按照村民提供的线索,抽出时间到县城一小区通过小区物业终于见到被告。面对法官的释法明理,被告也认可该笔劳务款未付,书记员又温言相劝,将心比心的沟通调解。最终被告履行了该笔劳务款,范大姐也拿到了辛苦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事后淳朴善良的范大姐还向法庭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岁末将至,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工们准备整装行囊回家团圆,作为用工单位或个人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让他们能够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同时,蒲城法院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加大涉民生案件的审执力度,对恶意欠薪行为加强惩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让农民工们不再“忧薪”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