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维护农民利益 保障粮食安全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3-19 15:58:25 打印 字号: | |

本报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  孙  航)为进一步做好2022年“农资打假”审判工作,依法惩处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等犯罪,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全国各地抓抢农时开展春耕春播时节,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三件“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文见三版)。

案例反映出相关犯罪不仅违反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管制度,还直接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审判工作,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惩处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犯罪,依法判处自由刑的同时,依法加大财产刑的判处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据了解,此次发布典型案例体现了人民法院打击涉农资领域犯罪的态度和决心。同时,各级人民法院注重延伸审判职能,有效化解矛盾,通过司法手段最大限度保护受害农民利益,降低农民损失。下一步,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和农村稳定安宁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