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荆 龙)记者近日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机构获悉,五年来,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日臻完善,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依据,开启了良法善治的崭新篇章。
据介绍,本届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呈现任务重、覆盖广、数量多、节奏快、质量高的显著特征,截至2022年12月底,通过宪法修正案1部,制定法律47件,修改法律111件次,废止法律16件,作出法律解释1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51件,常委会立法规划确定的一类立法项目完成率约为75%。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宪法室主任雷建斌介绍说,五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先后制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等,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载入国家机构组织法,在制定修改的34部法律和决定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相关事业和工作的法律地位。在新制定的20多部法律中,均明确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以确保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规则得到全面实施。
“过去不少法律是十年磨一剑,有的甚至是二十年磨一剑。本届以来,有的法律从起草到通过,不少是在一年内完成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童卫东表示,立法步伐加快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立法质量,制定出台了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全面修订了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法律,加快了网络信息、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立法,为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美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在保持快节奏开展工作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创新立法形式,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多种形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中,既有“大块头”的1260条的民法典,也有“小快灵”的仅有32条的反食品浪费法。同时,灵活运用“决定”方式不断增强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如采取“决定+立法”方式出台香港国安决定和香港国安法。
民主立法离不开公众的有序参与,在参与途径和渠道中,受众面最广的是网上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立法工作再紧张、立法节奏再快,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也丝毫没有松懈或者打折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杨合庆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来,先后就154件次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相较十二届的82件次,增长了88%;参与征求意见的人次近110万,相较于十二届的22万人次,增长了近4倍;提出意见建议340多万条,相较于十二届的54万条,增长了5倍多,参与人数和提出意见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为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陆续建立了3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1个立法联系点,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联系点设立以来,法工委就152部法律草案等征求联系点意见15000多条,2800多条真知灼见被立法研究吸纳。仅2022年一年,法工委就11部法律草案和立法规划稿征求联系点意见近4000条。“国家立法机关在研究立法过程中能够随时听到来自各个方面的社情民意,保障了国家法律更好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主任孙镇平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