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 王建广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立意高远、简约务实、主题明确。报告提出要依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市场要素资源高效配置,为此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促进消费30条,稳定就业14条。我认为乡村经济大有可为,潜力非凡。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自己的审判职能,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
(本报记者 董星雨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阎美蓉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全面深入总结了人民法院过去五年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优异成绩。我对两点工作印象深刻:一是五年来,人民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支持见义勇为,让自甘风险者自负其责,让失德乱序者承担后果;二是依法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坚决制止“大数据杀熟”等行为,规范直播带货、付费点播等新业态。希望人民法院能够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本报记者 冼小堤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刘爱英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站位全局、重点突出、文风朴实,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责任担当,系统呈现了过去五年改革创新、亮点纷呈的工作成效。特别是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丰硕,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其中福建平潭“海岛法庭”服务海岛渔村向海而兴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切切实实把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畅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王珊珊 本报通讯员 郑岚芳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石聚彬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数据翔实、重点突出,是一份求真务实、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近年来,河南法院坚持政治引领、突出司法为民、狠抓自身建设,审结了“程三昌贪污缺席审判案”“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积极主动服务大局,持续深化府院联动,开创涉军维权“信阳模式”。希望人民法院能够再接再厉,继续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孙 航 赵栋梁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陈保超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专门提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看到新时代司法定分止争、明辨是非、惩恶扬善所作出的努力。
近年来,人民法院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全过程,让维护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受到鼓励,让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受到惩戒,让见义勇为者敢为。人民法院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导全社会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使司法审判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 孙 航 赵栋梁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龙献文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重点突出,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担当使命。作为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代表,我非常关注法院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担当作为。过去一年,全国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人民法庭建设力度,全面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开展巡回审判、以案说法、送法进基层等活动,服务基层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实现了诉源治理新突破。
(本报记者 盖 峰 陶 琛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黄水波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客观总结了各项工作,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法院工作成绩斐然,更反映了法院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担当精神,处处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代表,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全国法院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环资审判机制,探索共建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机制,值得点赞。希望人民法院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继续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环保普法宣传,为守护全域绿水青山贡献更大的司法力量。
(本报记者 盖 峰 陶 琛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麻小娟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大局观念强,用具体的工作举措和翔实的案例数据,全面客观地总结了全国法院为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所付出的努力,体现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议人民法院在今后进一步加大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偏远乡村未成年人的保护,加大打击涉未成年人犯罪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偏远地区学校法治教育,用法治力量为乡村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本报记者 盖 峰 陶 琛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焦祺森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勾画出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画卷。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多次应邀到我工作所在地法院调研、旁听庭审,看到了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依法打击破坏营商环境违法犯罪,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按下服务加速键;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涉企纠纷实质化解。我为法院工作点赞!
(本报记者 盖 峰 陶 琛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雷冬竹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文风朴实,数据翔实,亮点突出,我完全赞成。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赢得了社会群众肯定。比如,坚持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注意体现人文关怀,以教育引导为主;注重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预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希望人民法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切实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盖 峰 陶 琛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秦庆芳
五年来,全国各级法院主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成绩显著。听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感觉很务实很振奋,我完全赞成这份报告。
在检验检测岗位上工作了近20年,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始终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今年我将围绕食品安全履职建言,助力现代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人民法院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努力为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希望人民法院以后能通过庭审直播、公开宣判等方式,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宣传和教育,守护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 孙 航 魏素娟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吕 妍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案例生动、亮点突出,通篇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是一份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
过去五年,全国法院坚决筑牢政治忠诚,坚定维护安全稳定,依法服务发展大局,切实保障民生权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着力锻造法院铁军,各项工作稳中有进、亮点纷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
(本报记者 吴 凡 本报通讯员 崔善红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陈 凡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通篇贯穿政治性、人民性、法治性,是一篇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聚焦民意的好报告。报告坚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工作亮点突出,工作成果显著。
报告中提到依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全国各级法院在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激发创新动力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如出台植物新品种权司法解释,激励育种创新;出台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意见,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等。
(本报记者 吴 凡 本报通讯员 崔善红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周军平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工作部署重点突出、指导性强,是一份既有政治高度,又充满法治精神和为民情怀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过去五年,最高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人民法院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海南法院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勇于担当,忠诚履职,尤其是在依法妥善处理海航破产重整案件中功不可没,有力维护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经济社会稳定。
(本报记者 吴 凡 本报通讯员 崔善红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黄海文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是一份兼具政治高度、法治力度、民生温度的好报告,生动诠释了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完全赞同!
报告中提到,依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全国法院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落实平等保护原则,为优化我国营商环境作出积极贡献。在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海南法院主动作为,围绕与法院相关的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等核心指标,精准发力,促进了审判执行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
(本报记者 吴 凡 本报通讯员 崔善红 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 李正国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文风清新、明白晓畅,是一份非常好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人民法院促进市场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对符合清算条件的企业及时进行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对一些有重整价值的企业进行重整,实现了企业的“涅槃重生”。建议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充分保障破产管理人履行职责的权利,发挥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市场要素合理配置,优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乔文心 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 皮剑龙
过去五年,最高人民法院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诚履职,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最高人民法院全面贯彻总体安全观,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惩严重暴力犯罪、网络信息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依法维护公共安全,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裁判弘扬契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依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对“碰瓷式维权”说不,为合法经营者撑腰,让违法经营者受罚。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企业活力得到极大释放。
(本报记者 乔文心 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 袁爱平
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我主要有三点感受:一是人民法院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力度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惩治“蝇贪”“蚁腐”,对腐败分子形成有力震慑。二是人民法院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成立知识产权法院,发布相关司法解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显著提升。三是人民法院着力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构建中国特色互联网司法模式,在提升司法效率、方便群众诉讼的同时,提高了司法的透明度。
(本报记者 乔文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