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夏的傍晚,夕阳的余温还未散去,阡陌间虫声鸣唱,村道里鸡犬相闻,蒲城法院罕井法庭的“普法解纷直通车”开到了群众家门口,与村民面对面围坐在一起,谈笑“枫”生。
“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与法相伴。卖咱种的葡萄、苹果,就是买卖合同,签订买卖合同中应该注意什么事项;朋友之间借钱应急,就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条据如何完善能减少纠纷;如何预防养老诈骗,守护好老人的养老钱;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哪些行为就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从咱身边的日常小事谈起,从与大家看似遥远却息息相关的新类型犯罪如何预防谈起,为大家普法答疑。”庭长说。
“转账时对方同名同姓,转错了,现在不给退钱,咋办?”“2019年借给好友3万元,有转账记录,到现在都不给还钱……”“葡萄卖了不给钱,怎么办?”针对村民们的提问,罕井法庭干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举例子、释法条,讲清了不当得利、民间借贷、买卖合同、土地承包等以及“家长里短”中的法律问题。村民们表示法庭以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解决了问题,还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法律知识,而且不占用白天劳作时间,纷纷赞不绝口。
此刻,堆满晚霞的天空像忽然西落,夜宁静、月朦胧,懒洋洋的风依然没有动静,老人脸上洋溢着慈祥的微笑,手中的蒲扇沙沙作响,不远处孩子们在嬉戏打闹,年轻人脸上豆大的汗珠子也来不及擦掉,买来了西瓜急切地给大家降温分享……一派岁月静好的画面在群众安居乐业中显得尤为美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解小纷,无以成太平。蒲城法院罕井法庭把“普法解纷直通车”作为群众身边的法律驿站,穿梭在熟悉的乡间小道,行走在广袤的田野地头,哪里需要就开往哪里,将诉源治理阵地前移,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推广、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就地“问诊把脉”“对症下药”,以消未起之“患”,发挥“小”法庭在诉源治理中的“大”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