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救助是司法领域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积极落实司法救助工作“扶危济困、救急救难”的宗旨,注重发挥司法救助工作在修复受损社会关系、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方面的功能作用,加强权利救济,传递人民法院的司法关怀和温度。
未成年人小安的父母离婚,父亲因患尿毒症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失业无其他收入来源,为妥善解决小安的实际困难,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人民法院联合妇联、检察院、社区等部门,对小安进行司法救助。2023年4月27日,小安拿到了生活救助金,缓解了燃眉之急。同时,法院协调有关部门,为小安和他的父亲办理了低保。
2023年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发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司法救助典型案例,上述小安申请民事侵权纠纷司法救助案为其中一例,这也是人民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对未成年人加强司法救助的一个缩影。
“司法救助不是终点,而是帮扶被救助人的起点。”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广播电视台音乐频率运营中心广播剧工作部主任吕卉表示,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救助,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民生关怀,表达了人民法院和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所给予的特殊关爱,体现了国家司法救助“救急救难”的功能属性与加强“生存权保障”的价值追求。
2023年12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义芳率队,到崇左市江州区某学校及罗白乡走访慰问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属。此前,根据被害人家属的司法救助申请,广西高院和崇左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从快办理、从快审批,向被害人亲属发放了国家司法救助金,缓解了其学业难、生活难的问题。
义芳表示:“开展国家司法救助是‘牵着百姓疾苦,系着党和政府关爱’的民心工程,也是法院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举措,要充分发挥司法救助的‘及时雨’作用,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予以救助,把鼓励和希望送到他们身边,传递司法温情和人文关怀。”
“娃娃妈失踪了,娃娃爸打工收入低,老婆子我八十多岁了,一点忙都帮不上,如果不是有司法救助,我都不晓得他咋个生活哟。”为解决一起执行不能案件当事人的生活困难,四川省珙县人民法院为他们申请了司法救助,2023年9月6日,收到司法救助金的当事人王某母亲激动地表示。
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加大对加害人无力赔偿、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等案件当事人的司法救助力度,同时,积极探索强化执行程序与社会保障体系、商业保险体系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人民法院与社会保障部门化解涉民生执行案件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司法救助制度,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