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孙 航 陶 琛 通讯员 石夏碧)“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用翔实的数据以及鲜活的案例讲述了人民法院2023年的不懈努力和工作亮点。希望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尤其是在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切实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保护伞’。”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南县谭子山镇莲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周超高度关注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他表示,近年来法院忠实践行为民宗旨,坚持温度与力度共谋,通过指派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成立“驻校法官工作室”、设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宣传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站、邀请学生走进法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在阳光之下。
“人民法院通过模式创新不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进一步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法治思维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周超说。
周超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法治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优势作用,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层面的心理疏导。二是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困难家庭精准救助、应救尽救。三是落实司法为民服务。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上积极作为,共同维护校园安全,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四是凝聚合力共育人才,与教育局、学校等相关单位密切联系,凝聚共识,创建宣传法治阵地,打造特色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