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案例评析

一条“堵心路”变“宽心路”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4-06 11:38:31 打印 字号: | |

     远亲不如近邻。可有时就是因为距离太近,容易招致矛盾。在甘肃省镇原县孟坝镇某村,几户乡里乡亲就因为一条土路,吵得很不愉快。

    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几户人,被一条“堵心路”阻断了邻里情,是谁都不愿遭遇的情形。如何化解矛盾、修复相邻关系,成了摆在镇原县人民法院孟坝人民法庭法官面前的难题……

    苦“堵心路”久矣

    李甲与李乙、李丙是同村村民,李甲一家人出入通行必经位于李乙、李丙两家住宅中间的小道。

    可李乙和李丙在小道两旁栽植了黄花菜等作物,李丙还在自己那一侧栽植有几棵小松树。几户人都想着将庭前院后的土地最大化利用。另外,李乙在路口处埋嵌了水泥块,以限制车辆进入。

    可车辆无法出入,无疑对李甲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近年来,李甲与李乙、李丙就道路通行事宜多次发生纠纷,邻里关系急转直下。

    在原告李甲的诉状中曾提到过,在2021年底,他家人突发疾病,当时救护车被卡在路口进不去,差点耽误治疗。

    苦“堵心路”久矣的李甲,将李乙和李丙两人告至法院,请求排除妨碍,不影响其正常通行。

    “‘如我在诉’不是口号,做实很难,再难也要做!”

    一条路,它再“堵心”,也要给大家伙儿疏通。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镇原法院秉持着一以贯之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到现场仔细勘察。

    勘察现场遇“针尖对麦芒”

    现场勘察当天,镇、村干部也参与进来,一同梳理纠纷细节。可因为“堵心路”宿有积怨,几户乡亲“针尖对麦芒”,各说各有理,纠纷很难立即化解。

    李甲认为,李乙、李丙二人分别从两侧不断“蚕食”道路,导致路面变窄。

    一般农用机动车的宽度在一米八到两米四不等,可孟坝法庭庭长余浩军在对该道路进行实地勘测中发现,路面最窄处约一米多,要满足机动车辆通行,需将路面加宽到两米半才行。

    李乙坚持认为:“这条路离我家房子过近,车辆出行的话,会影响我家房子安全!”

    李丙则同样辩解道:“我没有侵占路面!现在的路不都是自然形成的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执己见,谁也不让谁,都对法官提出拓宽路面的一揽子建议很是抗拒。

    法官见此情形,认为总得说服一户先退一步才行,便开始主动做起李甲的思想工作:“如果想要他们接纳拓宽道路的条件,可能还需要你这边作出相应让步。”

    而李甲对赔偿李乙、李丙的相关损失也显得不情不愿。

    “就算是为了咱自己”

    为了尽可能在一个诉讼程序中一次性实质化解纠纷,3月20日,法官再次来到纠纷地,并邀请孟坝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一同参与现场调解。

    正值春分,黄土大塬上,微风温煦不燥。

    “镇原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红色横幅就在被告李乙家的院墙边拉开。

    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直面问题本身。

    法官直接点明问题症结,苦口婆心道:“路面加宽了,不仅对原告有好处,对你们两家出行都方便。”

    有舍才有得,将一条“堵心路”疏通,是福及多方的事情。

    “这条路也就你们三家人在走,都一个村里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能让就都让一让吧!”

    解铃还须系铃人,一个巴掌拍不响,“李甲,你损坏人家地里的小麦庄稼也有不对的地方”。

    镇司法所司法助理员也在一旁说道:“李乙,你家房子到路边还有一段距离,是不会影响房屋安全的,你就把心揣在肚子里好了!”

    在场的村干部正好也是村里的人民调解员,他看法官和司法助理员轮番上阵,快磨破嘴皮子了,不禁出言相劝:“李丙,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你要看长远些哩!”

    听着这些话,三人都陷入了沉默。

    李乙瞟了眼李丙,李丙也瞅着李乙,两人暗中憋着一股劲,观察着彼此的微表情,企图挖掘到一丝情绪的缝隙。

    可谁都不愿当先退缩的那一个。这可苦了在一旁干着急的李甲。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考虑到相邻通行的公序良俗问题……”法官和村干部见现场气氛尴尬,并没有灰心,继续好言相劝。

    调解时,法官将民法典中关于“相邻权利人”应如何“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依据,转化为乡亲们听得懂的乡规民约细细劝导。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

    渐渐地,村干部发觉李乙、李丙两人似乎有些松口,灵机一动,抓住“替孩子作长远打算”这个关键点抛问。

    村干部望向李丙追问道:“不是说你家孩子打算买车?这么窄的路,车子能开进来吗?”

    “不光是为了孩子,就算是为了咱自己,不也得把路面让出来,对吧?”就在此档口法官瞄准时机,一针见血。

    话已至此,当事人李丙的面色逐渐缓和,心结打开了。

    终于,李丙点点头,望着那条苦心久矣的“堵心路”沉言道:“法官说得对,就算为了咱自己,这条路也要拓宽。”

    破冰第一步,凿出裂缝。李丙同意让出部分路面,调解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既然都这么说了,我也愿意让一步。”听到李丙主动让步,李乙眨巴了下眼皮子,接续表态,同意让出部分路面。

    见邻里二人让步,李甲长舒一口气,爽快地表示愿赔偿两家的农作物损失等。

    “农时耽误不得”

    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田野里麦苗返青,考虑到春耕已经开始,为了能够彻底解决问题,法官当即决定趁热打铁,当场拓宽道路。

    “农时耽误不得,为了方便农机出入,趁着大伙儿都在,咱们今天干脆把路面给整修到位,怎么样?”

    “好……”

    法官一语毕,众人纷纷响应。

    调解协议达成后,法官带头扛起锄头帮助平整、加固路基,法官助理、书记员也拿起工具挖起来。

    清理障碍物,拉尺放线,栽界石定四至,夯实道路边坡。

    一场热火朝天的修路工程就此展开,过往的村民都不禁驻足观看。

    看到身穿制服的同志们忙得不可开交,制服上蹭上了灰尘,不知现场谁吆喝了一嗓子:“哎,别看了,能出力的都一起干吧!”

    村民们纷纷撸起袖子来帮忙。

    两个多小时后,一条笔直的道路呈现在大家面前。

    黄土大塬上,春日艳阳下,明明路还是那条路,只不过“堵心路”变成了“宽心路”。

    看着眼前平整的路面,大家伙儿止不住嘴角上扬,法官抹了把额角的密汗,心中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在当事人投向法官的目光中,分明多了一丝赞赏和认可。

    “攒劲!原来这条路,还能这么宽哩。”……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园